
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有一个背着相机的中年男人。当他经过正在路边休息的工人身旁时,举起相机,将画面定格。男人面露喜色,因为这张照片即将成为他记录工人生活的又一份珍贵档案。
这个男人名叫占有兵,今年52岁,是一名摄影师。20多年前,他就开始将镜头对准流水线上的工人,打捞那些沉没在“中国制造”背后的人的故事。
一个选择,寻得人生的方向
“一想到下班就能见到你,我又打起精神了。”“我又加薪了!咱俩好好干,日子一定越过越好!”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的一个工厂里,工人们正在一片草坪上享受休闲时光。此刻工人们刚结束一天的工作,趁着休息时间和相爱的人互诉衷肠。占有兵蹲在一旁,举着相机全神贯注地拍摄他们。在他看来,这片草坪上正在发生的是反映工人们向往爱情的真实场景,那一刻,他们是那样温暖、生动。
“工人群体常常被人们忽视。”谈及拍照的初衷时,占有兵如是感叹。他曾经也是流水线上的一员,因此能体会工人被忽视的滋味。他说:“我要做一个顺时代而行、逆潮流而为的摄影师,用镜头呈现更多被遗忘的人。”
1973年,占有兵出生于湖北省襄阳市的一个小村落。当时他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高考却发挥失常。后来在服兵役期间,他报考军校,再次落榜。接连与梦想擦肩而过,占有兵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幸运的是,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怀揣着赚钱、盖房、娶妻的朴素心愿,22岁的占有兵在退伍后选择南下打工。
工作之余,占有兵自学各种手艺,并和同学小玲结婚生子。随后,占有兵被一家大型电子厂聘为安保部门主管。当时,厂内办了报刊,编辑常常请他帮忙拍摄素材,时间久了,占有兵产生了学习摄影的念头。
2002年,占有兵看上了一部胶片机,尽管是二手的,但也要花掉他两个月的工资。身边的朋友劝他打消这个念头,唯独妻子支持他:“你喜欢就买,别给自己留下遗憾。”从此,占有兵的人生有了清晰的方向。
最初,占有兵拍摄的动力源自家人。为了让亲人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会把工作、生活中的场景拍成照片寄回家。一个夜晚,占有兵整理素材时发现,工人们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流水线、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中度过。他突然产生一个念头,想要为工人们做些什么。自此,占有兵开始按自己的想法记录工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既是为别人记录,也是为千万个自己记录。”
一部相机,记录千万人生
2006年,占有兵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屋子,把妻儿接来,一家人终于团聚。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家庭温暖的占有兵将内心的情感倾注在镜头里。在反复拍摄了工人的高强度工作后,占有兵认为这些照片虽然真实,但角度单一。“明明满车间的人,我到车间拍照时却总想问问:人呢?活生生的人在哪儿呢?”
占有兵把镜头转向了流水线之外的地方:他拍下工人们围在电话亭前,争先恐后地挤进那狭小的空间,只为和老家的亲人说几句话;他拍下一名女工辞职返乡前,工友们在出租屋里欢送她,有人举杯,有人给她夹菜,眼中满是不舍;他拍下一名工人结婚当天,骑着用气球和鲜花装饰的三轮车,满脸笑意地迎接自己的新娘……他们或许拿着并不精致的人生剧本,却演绎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2010年,占有兵所在的电子厂举办文艺活动,最令人瞩目的环节莫过于女工模特大赛。女工们用蜡光纸和报纸点缀服装,将流水线上的材料变成穿在身上的艺术品。当灯光聚焦到舞台中央时,她们依次亮相,步伐从容而优雅,自信地展现青春的风采。台下人潮涌动,一万多名工人一起为她们欢呼呐喊,掌声此起彼伏,场面震撼人心。占有兵将照片和视频发到网上后,仅一小时就获得了1000多万的点击量。
占有兵还拍摄过一家工厂举办的集体婚礼。当天,9对来自新疆阿合奇县的少数民族新人身穿礼服,走入婚礼的殿堂。车间内红毯铺地,台上鲜花环绕,整个婚礼现场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跟拍过程中,占有兵发出感慨:“我相信这是他们在工厂最开心的一天。”
相机记录了工人们的汗水,也捕捉到了他们在改革浪潮中不甘平凡的灵魂。这些瞬间不仅让占有兵看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更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通过镜头讲述普通人的故事,赋予平凡以深刻的价值。
2012年,占有兵成为东莞市长安镇融媒体中心的一名摄影记者。在他日复一日的拍摄下,打工者的故事以文字加照片的形式,被记录到“手工书”上。占有兵目前已经完成了130多本“手工书”,一页页翻开,工人群体的生活有了具体而鲜活的呈现。

一份善意,改写他人命运
一次,占有兵发现,某处高速公路桥下的空地是不少流浪者的暂居地。为了帮助他们回家,他与“让爱回家”公益组织一起行动。
来自湖北的流浪者阿东让占有兵印象深刻。2002年,刚走出山村准备读大学的阿东遭遇诈骗,辗转来到东莞打工,却处处碰壁,在外漂泊了十几年。占有兵不断地开导阿东,并想办法帮他联系到了他的家人。后来,姐姐来接阿东回家,两个人一见面就抱头痛哭。
多年后,阿东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家企业的高管,还与“让爱回家”的一名女志愿者结为夫妻。占有兵感慨万分:“当他人陷入困境时,一次小小的帮扶,就可能助他翻过那些看似过不去的坎儿。”
在一家工厂,占有兵结识了50多岁的女工王姐,她已到了退休的年纪,却还在流水线上干活儿。多年前,王姐因家中贫困,把所有钱都寄回家里,没有给自己缴纳养老保险。后来,工厂搬走了,她无法补缴。王姐的故事并非个例,为了让大龄工人安稳地度过晚年,占有兵和一家社会组织合作,积极推动新的补救方案出台,并在深圳的劳务工博物馆和北京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为大龄工人发声,也提醒年轻工人重视养老问题。经过占有兵和社会组织的不懈努力,许多工人都完成了养老保险的补缴,得到了养老保障。
2024年12月26日,第十届东莞市民摄影周暨影像莞之夜正式开幕,占有兵在被邀之列。作为工厂变革的亲历者和观察者,占有兵用以往的作品,带领新一代打工人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巨变。通过这些照片,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跃迁,也看到了工人群体在时代洪流中的艰苦奋斗。
占有兵说:“我们要透过工人的难,去铭记他们背后的难得;要透过制造业的繁荣,去铭记时代背后每一块平凡的基石。”
(胡不归摘自《婚姻与家庭》2025年第8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