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读者》
我与《读者》想来,距我第一次接触《读者》已有约二十年的光景了。那时家里没有太多的闲钱买书,却正值求知若渴的年龄。我有一位叫龙凤的挚友,我们至今仍保持着联系。彼时的我每每向她借书,而她总暖心地让我不用着急还。当时,龙凤家里常年订阅《读者》,我们时常被《读者》中短小精悍的文章所折服。在下课的时候,我们津津有味地赏读里面的文章,看到精彩处,抬...
重拾《读者》
重拾《读者》在和女儿逛文具店时,不经意间瞥见了《读者》杂志。那熟悉的封面,瞬间勾起了往昔的阅读记忆。曾经,在初入职场的岁月中,《读者》是我生活中的精神伙伴。后来,在组织读书会时,我也多次将活动地点选在读者书店。这份缘分,早已深深烙印在心底。只是随着时光流逝,许久未曾翻阅,好奇如今的它又藏着怎样的精彩,便将其买下。翻开这本杂志,一种久违的亲切...
《读者》,我是认真的
《读者》,我是认真的1980年9月,我经高考从江苏溧水北上,到济南军区步兵学校学习机炮作战指挥。3年军校生活,直线加方块,快节奏、严纪律,只有周日早餐后到下午3点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每周日吃完早餐,一撂下筷子,我就一头扎进学校图书馆,阅读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从那里寻找一些家乡的信息。后来,《读者文摘》走进了我的视野。从此,不管是在军营还是在...
打开《读者》找自己
打开《读者》找自己我和老伴均已年过90,相濡以沫走过了65个春秋。2024年10月5日,久病不治的老伴,走完了她治病救人、终生为医的人生之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家人沉浸在生离死别的悲痛中。读书是医治心灵伤痛的良药。就在我思念老伴的日子里,“知父莫若女”,女儿知道我平日爱读书看报,尤其对《读者》爱不释手,一下子给我拿回来2024年全年的《读者》。我...
致读者
致读者光阴教会我的东西对于纸张来说,永远不会太轻但这仍然只是一种习惯或者是私下的幸福而不是什么精心准备我怀疑阅读能否使一场雨从纸上起身重新发出声音我留下的死结是否会有一双无限温柔的手在多年后的傍晚把它解开也许是一缕阳光照进了阴暗已久的房间遥远时代的余烬又变得耀眼和新鲜那么,这就成为可能我在秋天无意的落叶正好可以用来解释你们...
《读者》亲情订阅
《读者》亲情订阅亲爱的读者:您好!感谢您多年来对《读者》亲情订阅工作的支持和厚爱。2012年《读者》系列刊亲情订阅活动开始了,如果您想为自己的亲人、朋友订阅《读者》系列刊,请将订阅款汇至: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读者》亲情订阅信箱 张军峰收,邮编:730030。同时填写“《读者》亲情订阅订户信息表”,与汇款收据一同寄至汇款地址(多份数可复印表格)。我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视察读者出版集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视察读者出版集团2011年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带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柳斌杰等,在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刘伟平,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励小捷,副省长咸辉等的陪同下,来到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视察,并对集团的改革发展做了重要指示。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吉西平向李长春同志介绍了《读者》杂志的...
《三十年<读者>阅读笔记》序
《三十年<读者>阅读笔记》序彭长城作为《读者》杂志的老编辑之一,近三十年来,我与无数读者进行过无数次的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编辑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自读者的信念,源自读者对杂志三十年一如既往的不弃不舍。这本书的作者继宏先生是《读者》千万读者中的一员,也是《读者》创刊初期最早的那批读者之一。我与继宏先生相识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
寄语《读者》创刊30周年
寄语《读者》创刊30周年《读者》创刊30年了。30年来,《读者》杂志始终保持着心灵读本的品位,传承了雅俗共赏的风格,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胡亚权、郑元绪、彭长城三位同志都有新作即将付梓,我在这里表示祝贺!1981年4月,在时任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曹克己同志的领导和主持下,胡亚权、郑元绪创办了《读者文摘》。次年彭长...
2011年“读者”杯作文大赛第一季度获奖名单
2011年“读者”杯作文大赛第一季度获奖名单一等奖《找爱》胡俏慧《父亲》龙代玉《嫁衣》肖宇苗二等奖《让教育转向爱》米雪《微笑无处不在》吴涪渝《收集阳光》曾帅《红绫》于洋《小巷》赵亚杰《在父爱的阳光里拔节成长》王黎冰《母亲》储翔《当我想起你》王治一《所有阳光,扑向雪》田昕《死亡狙击》吴远程三等奖《我的家乡在远方》马铭羽《樟树喁...
2011年“读者”杯作文大赛第二季度征稿启事
2011年“读者”杯作文大赛第二季度征稿启事在这里,你可以张扬个性;在这里,你可以诉说心语;在这里,你可以抒写情怀;在这里,你可以畅想未来。拿起你的笔,写下你的身边事、眼中景、心中情!拿起你的笔,写出你的逻辑力、创造力、思考力!2011年“读者”杯作文大赛第一季度获奖作品已经评出,读者杂志社现面向全国中学师生继续征文,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参赛办法参赛者可向...
读者的十项权利
读者的十项权利胡洪侠面对一本书,你可以发出“读,还是不读”的疑问,当然也可以行使“读,或者不读”的权利。阅读的权利是基本人权之一,据《书中书》转引法国一位小说家的“读者的权利单”,它包括十项:一、不读的权利;二、跳页的权利;三、不读完的权利;四、重读的权利;五、读任何东西的权利;六、消遣的权利;七、随处读的权利;八、浏览的权利;九、大声读出来的权利...
请允许我以读者的身份告白
请允许我以读者的身份告白徐海燕我是一名在上海求学的硕士研究生,同时也是一个爱书之人。第一次读到的《读者》,是在小姨家老屋的杂物堆中翻出来的。破抽屉里满是老鼠啃啮的木屑、食物残渣,当然也少不了老鼠屎。那本《读者》封面黑黄,还有一股很重的霉味。犹豫之下,我还是拿起来看了。那个严冬的下午,小姨家阳台上,洒满了阳光,金黄色的暖色调,我就坐在阳光...
那年,只身千里会《读者》
那年,只身千里会《读者》徐立新1994年春节,在县城帮人开车送货的堂哥赶回家里过年,捎给我一本“书”,并且神秘地对我说:“保准你喜欢。”拿到手一看,我才知道,这本“书”叫《读者》。那年的春节吃了什么、穿了什么,我完全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看完第一篇文章后再也放不下了。这本薄薄的“书”,一下子打开了我的视野。《读者》从此深深嵌入我的脑海。堂哥告诉...
多少回梦里见《读者》
多少回梦里见《读者》张达明我与《读者》的相识纯属偶然。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县农行搞文秘工作,受邀去北京参加写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结束后在火车站候车,见时间还早,我便信步来到一个书报摊前。第一次见《读者文摘》,便拿起翻阅,一下子就被里面的精彩内容吸引住了,不知不觉看了好几篇。书摊老板见状,不满地对我说:“这杂志是卖的,不是免费阅读的。”我...
5年前,我制作《读者》纪念封
5年前,我制作《读者》纪念封我是个集邮爱好者,喜欢制作邮品,和邮局的工作人员都是老相识。5年前的一天,我到邮局去,她们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董老师,又制作纪念封了?”我拿出一枚有奖明信片说:“我中了个三等奖,来兑奖的。”她们拿过去一看,“哟,是《读者》寄来的,你好幸运啊!”《读者》不仅给了我幸运和新年的祝福,还给了我很多很多。我跟《读者》结下不解之缘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