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特的爱与死
罗兰·巴特的爱与死思郁1980年2月25日,罗兰·巴特刚参加完一场“大人物”的聚会,聚会的组织者是后来的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中午用餐后,巴特步行返回法兰西学院。他正想穿越斑马线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小卡车撞倒在地。随后到达现场的救护人员没有在这位伤者身上发现任何证件,只找到学院的工作卡。警察随后到学院询问时,有人通知了米歇尔·福柯,福...
罗兰·巴特的爱与死思郁1980年2月25日,罗兰·巴特刚参加完一场“大人物”的聚会,聚会的组织者是后来的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中午用餐后,巴特步行返回法兰西学院。他正想穿越斑马线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小卡车撞倒在地。随后到达现场的救护人员没有在这位伤者身上发现任何证件,只找到学院的工作卡。警察随后到学院询问时,有人通知了米歇尔·福柯,福...
“爱”的重要性〔英〕阿兰·德波顿人为什么要追求显赫的身份?对此问题的回答几成共识。简言之,无非是祈财、求名和扩大影响。然而,有一个字眼却能更准确地表述我们心中的渴慕,那就是“爱”。一旦衣食无忧,累积的财物、掌控的权力就不再是我们在社会等级中追求成功的关键要素,我们开始在意显赫的身份为我们赢得的“爱”。金钱、名声和影响只能被视为“爱...
你的生活风格决定你的困境〔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我总认为,每个人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是他对世人展现自己生存模式、能力和独特风格的表演。也就是说,人的行为,始终来自对自己和对世界的看法。请勿对此论点感到讶异,因为我们的感官所感受到的,只是我们主观的错觉,本来就不是客观的真相。我们所认知的世界,也不过是外在世界投射在我们内心的主观映像。...
惊奇元素李南南在好莱坞的剧本评估里,一直有一个首要考虑项,叫作“惊奇元素”。也就是说,你的剧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一个让人感觉惊奇的元素。假如这个惊奇元素成立,你的剧本就能进入下一步;不成立,则不能立项。几乎所有的好故事,都能找到这样的惊奇元素。比如,一个男人含冤入狱,在牢里十多年,用一把小鹤嘴锤,挖出了一条通道,最终逃出生天。没错,这是电影《...
危险的游戏江恒20世纪50年代,设计了现代计算机雏形的英国数学家图灵,曾提出疑问:机器能否像人类一样思考?如今随着AI聊天机器人ChatGPT爆火,人们开始好奇这种假设是否已经成真。图灵的疑问不是没有道理,从古希腊铁匠之神赫菲斯托斯拥有赋予金属物品生命的能力,到19世纪诗人雪莱创作出由人工拼凑而成的科学怪人,机器能否变得像人一样,能思考、有智慧,始终在...
会来吴丽华“喂——你会不会来呀?”小伙伴们踮起脚尖,双手拢成喇叭状,向对面的身影喊道。大声叫喊“会来——”的还是这群人,嘻嘻哈哈,拖着嗓音怪叫着。会来扭转身体,并不恼,还傻愣着对大伙笑。大家越是叫得欢,他越是笑,脸都红了。他也想加入他们的游戏,却只能发出“啊——啊——”的声音。他害羞地垂下了头。那双肥大的球鞋蹭倒一片又一片小草,他看着浓绿的...
不速之客〔美〕雷·布拉德伯里这个清晨注定有些特别,七点钟,索尔从床上爬起来。他又高又干瘪,被病痛折磨得骨瘦如柴。X星上的清晨静悄悄的,周围没有一丝风。太阳挂在空荡荡的天空中,明亮而冷漠。他坐在那儿,想着遥不可及的地球,感到自己是那么想回家。日光一点一点移动,他尝试了各种办法,假装自己身在纽约城。有那么一两个瞬间,他调整坐姿,感觉到熟悉的气息...
美国影片和法国影片谢强法国人最不愿意做奴隶,抽象的奴隶,比如金钱的奴隶、时间的奴隶、家庭的奴隶,还有爱情的奴隶。爱得太深,必然有一方会沦为奴隶;沦为奴隶的一方,必然要寻找自由,爱情和家庭可能随之化为乌有。现在,许多电影的主题不是讲爱什么,而是探讨如何爱、怎么爱。美国电影着重于爱谁、爱什么,所以需要大量的英雄和美女;法国电影着重于如何爱、怎么...
传达坏消息的人〔英〕凯瑟琳·曼尼克斯在几个月前的某一天,我不得不向一位老者告知他妻子艾琳去世的消息。艾琳走得很突然,心搏骤停小组来到现场,有人给她丈夫打电话,要他尽快赶来。按照惯例,我没有告诉他更多的细节。我发现他站在艾琳的病房外,看着门口陌生的屏风和写着“闲人勿进,有事请找护理人员”字样的标志。那时,心搏骤停小组已经走了,护士在忙着整...
文学课的请假条王春鸣做老师之前我就看过一张请假条,是上海博物馆珍藏的王羲之《上虞帖》摹本,这名字不如另一个名字《夜来腹痛帖》直白。“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王羲之回信给朋友,说自己忽然肚子疼,不能和他见面,太遗憾了。然后聊了...
心有定力凸凹人们评价一个人,往往看他本身之外的东西。如蒙田所说,人们买剑,往往不看剑锋是否锐利,而看剑鞘是否华丽。这个“剑鞘”之于人,即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衣冠的明暗、交游的广狭。别人的评论,都是建立在他们自己的价值取向上的,实在不足为据。如果别人的一番评论就改变了你的价值取向,只能说明你从来就没有确立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所以,不要...
无接触时代的“皮肤饥饿”〔德〕伊丽莎白·冯·塔登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身体接触总体是呈下降趋势的,对此,人类学家妮娜·G.雅布隆斯基感到担忧。她认为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空间距离的增大、对高移动性的追求以及交流方式对技术手段的依赖。她并不是唯一有此担忧的人。近几年来,不管是哪个政治阵营的媒体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德国《日报》依据最近几年流行...
天文的边界〔英〕蒂姆·詹姆斯无论哪位作家想要描述宇宙的大小,都会面临困境,因为宇宙所涉及的数字非常极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5亿公里。假设你决定乘坐曾经号称“全世界最快”的载人飞机——SR-71黑鸟式侦察机从地球飞往太阳,它的速度可以达到约每秒1公里。以这个速度从伦敦到旧金山只需要2.5小时。现在想象一下,你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某天乘坐SR-7...
逃跑的木偶里则林一我爸青春年少时,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扎着马步搬煤和弹棉花。我青春年少时,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跷着二郎腿,听我爸跟我说,他像我这么大时每天怎么搬煤和弹棉花。和姑姑们待久了,就知道我爸每次面色凝重地告诉我他那坚忍不拔的少年时代,其实都是用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方式。比如,他从来没有告诉过我,爷爷奶奶为了孩子们能健康成长,偶尔...
恋爱的体验〔日〕上野千鹤子在恋爱这种游戏中,两个人之间的赌注从来都不对等。当一个人拿自我下注时,也许对方只押上了一小部分。在恋爱的游戏场上,人能够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恋爱会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欲望、忌妒、控制欲、利己心、宽容和超脱。恋爱是斗争的平台,你要夺取对方的自我,并放弃自己的自我。我从不认为恋爱是一种放纵的体验。在恋爱的过程...
熊猫传奇: 神宠推开大门一大熊猫丫丫,倚在孟菲斯动物园的灰色假山石上,神情萧索,毛发稀疏,唯一的欣慰是吃上了从北京带来的新鲜竹子。2023年3月,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馆长和兽医飞抵美国,检查丫丫的生存环境,为接丫丫回国做最后的准备。丫丫已23岁高龄,相当于人类的80岁,除却因皮肤病毛发脱落,多项指标均为正常。它被疑受虐待,未得宠爱。竹子常常供应不足,饲养员...
74年后的“相聚”阿一田发春的骨灰坛被一块红绸布裹着,挂在抖音寻人项目的志愿者刘德文身前。他们搭火车从高雄出发,到台北后改乘飞机,越过海峡,落地北京。这条回家的路,田发春“走”了74年。陵园里的红绣球田发春的骨灰抵京第三天,在朝阳陵园的一处双人墓穴前,刘德文拿出准备好的红绣球,系在墓碑上。时隔74年,田发春和妻子葛秀珍终于团聚——以合葬的形式...
动词哲学罗振宇赵汀阳有一个理论叫“动词哲学”。简单地说,就是要拒绝名词的诱惑,不要试图去成为一个名词——无论多好听的名词,而要去成为一个动词。其实成为名词,还是成为动词,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比如说,我认为自己是个爸爸,那我就有对孩子的责任,但是难免也会感觉自己有支配孩子的权力。活在名词里,很容易给自己一个想当然的暗示,以为自己真的拥有什么...
墓碑上的甜蜜陶恺美国洛杉矶,玛丽莲·梦露的墓碑华盛顿国家公墓,按照娜奥米·米勒道森墓碑上的食谱烘焙的曲奇如果有一天,生命走到尽头,你最想用什么概括自己在人间行走的这一趟?在华盛顿国家公墓实习的马里兰大学图书馆管理专业学生罗西,遇到了一块特别的墓碑,上面没有逝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或是某种态度的彰显,没有立碑者对逝者的怀念,而是刻上了制作“挤...
报春花〔俄〕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细长的花柄上开着细碎的小花,宛如星星,花瓣儿呈白色,略带一点浅粉色。小花飘溢出柔和的幽香。这是森林中第一个报信者——报春花。它的根茎粗壮,比它的花朵强劲。根茎中有汁液,气味辛辣,甚至带有毒性。报春花能够治疗关节炎。它的根部从土壤里吸取了无穷的力量,它仿佛明白,人们期待它的不仅是它会带来早春的喜悦,而且是它...
爱是相信大家非常熟悉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他还有一部类似的作品,叫作《埃格纳特和人鱼》。这个人鱼不是美人鱼,而是雄性的,可以称为“男人鱼”。故事源自丹麦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名叫埃格纳特的年轻女子经过海边时,一个英俊的人鱼从水中浮现出来。他们两个相爱,然后结婚了。埃格纳特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和人鱼在海浪下生活,并生了7个孩子,一切似乎都很顺...
小人物的快乐王太生“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写过《田家四时苦乐歌》,其中对“乐”有着这样的理解:“春韭满园随意剪,腊醅半瓮邀人酌……原上摘瓜童子笑,池边濯足斜阳落。”他认为,农家最大的快乐,莫过于随意剪摘满园带露的春韭;家中腊月酿的酒还有半瓶,寻思哪天请乡人同饮。而在傍晚,看小孩子在田垄摘瓜,洒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渐渐走远;在池塘边濯足,一边洗,一...
这个世界是讲 “理” 的万维钢我相信世界是讲“理”的,这个信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就是大多数问题的背后都有原因。加拿大华裔科学家麦当强,专门写了一本书,列举了一些在生活中使用科学方法的故事。这些故事说的都是观察、假设和验证。1雷蒙德是一名在读的大学生。过去的两个星期,他每天都会打几个嗝。这不是什么大事,雷蒙德没在意。雷蒙德的大姐戴安娜...
时间观念是怎么来的〔美〕大卫·格雷伯到底是从何时起,又是在何种情况下,“游手好闲”开始被视作问题甚至罪恶的?中世纪时期的农奴,每年都会有二三十天的时间需要从天亮忙到天黑,但其余的日子每天也就工作几个小时,遇上宗教节日,更是完全不需要工作。这跟现代社会“你现在的时间是我的,我花钱不是养闲人的”这样的道德训斥有很大不同。一个人的时间可以被...
曾有程泽得有两种:一种是得“未曾有”,本来没有的,意外得之,自然欢喜无限;另一种是得“曾有”,已经有了,再添几笔几桩,多多益善,也是美事。都是得,得“曾有”,喜悦是尝过一遍的,快乐也是经过一遍的,也就比不上得“未曾有”激动人心了。同样的逻辑,失也有两种。失“未曾有”,开始没有,最后也没有,首尾一个样,这种失其实是一种想象。最怕失“曾有”,已经有的,转眼成空,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