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到了新疆,和几个家庭一起参加阿力组织的穿越天山的野骑之旅。中午吃饭时阿力说,他准备养一只鹰。
“养鹰?”我一下子来了兴头。
“是啊。”他说,以前的猎人,有养鹰的传统。这些鹰可是猎人的宝贝,冬天的时候,甚至可以帮猎人猎狼。
养鹰最苦的,是熬鹰。
阿力告诉了我熬鹰的过程。鹰是很有野性的动物,无论你通过什么途径从野外得到一只鹰,它都不会听你的。你要想让它屈服,就得赢得它的尊重。这时候,人和鹰的较量就开始了。
这种较量是这样的:你给鹰做一个简易的架子,架子下是一根木棍。鹰就站在这根木棍上栖息。这时候,你就找把舒服的椅子在旁边坐着,准备好吃喝,不停地用绳子拉动这根木棍。木棍一动,鹰就站不住了,就要不停扑腾翅膀飞起来。等鹰累了,又站到这根木棍上,你再拉绳子。一直到鹰力竭倒下。
这个过程是对鹰的极致考验。最强悍的鹰,坚持4到5天,也就倒下了。一般的鹰呢,两三天就倒下了。这也是对人的极致考验。你必须熬着不睡觉,不停重复这个过程。
等鹰精疲力竭倒下的时候,你就喂它喝水,水中加一点盐,帮它恢复精力,然后喂它吃肉。
“从它吃你喂的第一口肉开始……”我以为他会说:“它就认你当主人了。”
可是他说:“你们就建立了真正的联系。”
这种联系一旦建立,你就可以放开绳索。鹰不会飞走。
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说“它就认你当主人了”或者“你征服了它”,而是说“你们就建立了真正的联系”。
接下来,在严酷的环境中,猎人和鹰要一起熬过很多漫长的冬天。鹰会尽力为猎人捕杀猎物,猎人呢,只要自己有一口吃的,就会给鹰一口吃的。
直到7年以后。
阿力说:“根据传统,一只鹰只能养7年。7年后,你就要带鹰到一座山上。你要杀一只羊,请它吃,感谢它这7年的陪伴和付出。然后你要把它的脚环以及你留在它身上的其他印记都去掉,把它放还天空。”
鹰和人建立的,到底是怎样的联系?熬鹰的过程是有些残忍的,甚至有点像霸凌,可是人也要一起受苦,要跟鹰一起熬,才会让鹰看到你的决心和诚意,才会让它理解你是比它更强悍的生物。
驯鹰的时候,猎人就知道,要尊重鹰。人与它们建立的联系,是合作的关系,不是主仆的关系,也不是主人和宠物的关系,更不是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
这是鹰和猎人最古老的契约。
(尚 春摘自微信公众号“陈海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