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马洛登上埃菲尔铁塔,饱览巴黎的美丽风景。天空湛蓝,大团大团的云彩像堆起来的棉花垛,阳光明媚,一些屋顶或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看上去像是发光的宝石。他递给我一张纸,说:“你看看这个。”
纸上内容如下:
1.做一个有耐心的倾听者。
2.别看起来不耐烦。
3.等对方发表政治见解,然后表示同意。
4.让对方发表宗教观点,然后随声附和。
5.谈论性时要用暗示性话语,如果对方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就不要再继续说下去。
6.别谈论疾病,除非对方对这个话题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7.别窥探别人隐私。
8.别吹牛。让你的重要性在无意中显现出来。
9.别不修边幅。
10.别酗酒。
“这是什么?”我问。
马洛递给我一张黑白照片,上面是一个男人,他说:“这个人给后辈的10条戒律。”
照片上的男人看上去40多岁,穿着精致的深色西服和白衬衣,打着带圆点图案的领带,脑门宽广,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最突出的是他那双驯兽师般的眼睛,直视着你,炯炯有神。他像法官一般威严,像权威人士一般自信。他那神情仿佛在说:你要听我的!
“他是谁?”
“他叫维克多·拉斯提格。”马洛说。
我等着马洛说下去,他却突然转移了话题。
“你知道这座铁塔的设计寿命是多少年吗?”马洛问道。
“我不知道,”我说,“我只知道这座铁塔是为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和世界博览会召开而建的,竣工于1889年。”
“没错,”马洛说,“设计寿命是20年,也就是说到1909年它就该拆除了。可是,一直没有拆除。时间来到1925年,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经济陷入困境。埃菲尔铁塔年久失修,维修需要一大笔钱。怎么办?有人提议:与其维修,不如把铁塔卖了。于是拉斯提格粉墨登场了。他伪造证件,把自己包装成邮电部副部长,负责售卖埃菲尔铁塔。然后,他和巴黎五大废旧钢材收购商联系,邀请他们到一家高级餐厅吃饭,向他们透露政府要卖铁塔,按废铁卖,并称建造埃菲尔铁塔用了7万吨钢材,现在按7300吨废铁卖。拉斯提格给他们看他的假证件、政府文件以及一份反对修建埃菲尔铁塔的抗议书,上面有300多个人的签名,其中还有大家熟悉的作家莫泊桑的。之后,他用租来的豪华轿车,拉上5位老板去参观埃菲尔铁塔。他向铁塔管理人员展示了假证件,带5位老板到铁塔上转了一圈。5位老板深信不疑,认为这是一笔大买卖,就看谁能抢到手。其中一个名叫泊松的老板,为了拿下这个项目,向拉斯提格贿赂了一大笔钱。拉斯提格拿到钱后,连夜逃往维也纳。泊松发现受骗后,觉得太丢人,没有报警。拉斯提格在维也纳待了一个月,一看风平浪静,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就返回巴黎,故技重施,把埃菲尔铁塔又卖了一次。这次他没那么幸运,对方报警了。拉斯提格嗅到了危险,在警察找上门前,已横渡大洋,到了美国。”
马洛继续说:“拉斯提格也不是他的真名,他的真名叫什么,已经不可考了。他会5种语言,拥有25个化名,被世界上47个执法机构通缉……”
马洛又说:“当初,拉斯提格和那5名老板就站在我们现在站的位置……”
我又打量一番照片上的拉斯提格,并把照片拿给马洛看。“瞧这眼睛,”我说,“如果你和他在一起,这样一双眼睛看着你,他说什么你难道会质疑吗?”
马洛承认他不会。
我也不会。
我不明白马洛为什么要在这里给我讲这样一个故事。
“难道他不像个导师吗?”马洛问。
“像。”我说。
“他就是个导师,在他的行当中。”马洛说,“他给出的10条戒律,是骗子的必备修养。但我想,对你这个作家也有启发作用吧,毕竟你们干的行当近似。”
“你说什么,作家和骗子的行当近似?”
“难道不是吗?”马洛扳着手指头给我列举他的论据,“第一,作家和骗子都说谎。第二,作家和骗子都十分自信。第三,作家和骗子都懂得心理学。第四,作家和骗子都有想象力。第五,作家和骗子都喜欢用化名。”
“难道没有区别吗?”
“区别也有。第一,作家吹牛很直接,骗子吹牛更隐蔽。第二,作家往往酗酒,骗子不酗酒。第三,作家窥探别人隐秘,骗子不窥探。第四,作家不修边幅,骗子讲究衣着。第五,作家固执己见,骗子灵活多变。”
我们哈哈大笑。
从铁塔上下来时,马洛仰望着铁塔说:“要想成名,就要干票大的,像拉斯提格一样。”
“我明白了,你是想让我也干票大的,一举成名。”
马洛拍拍我的肩膀,说:“兄弟,我们总不能输给一个骗子吧!”
马洛的最后这句话,对我无异于当头棒喝。每当我坐到书桌前,打开电脑,准备写作时,我的头脑中都会回响起这句话——“兄弟,我们总不能输给一个骗子吧!”这时,我就不由得会想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埃菲尔铁塔在哪里?
(张秋伟摘自河南文艺出版社《献给爱伦·坡的玫瑰》一书,王 娓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