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父亲的光荣》是法国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于1957年写的小说。我很喜欢,曾一读再读。
这是一本68年前的老书,也是一本很薄的小书。故事很简单:儿子跟随父亲和姨父,一起到普罗旺斯的山林打猎。姨父背着一把新枪,父亲背着一把旧且破的猎枪。一直不走运而被姨父嘲笑的父亲,最终连击两枪,打中了两只林中最难打到的被唤作“山鹑之王”的霸鹑。父亲用如此神奇的枪法,打中了众人梦寐以求却任谁都未能打中的“山鹑之王”。父亲因此被众人称赞为拥有神奇的“国王枪法”。
这便是父亲的光荣,它带来的骄傲也使得儿子重新认识父亲。这个简单却充满情趣的故事,后来被拍成电影,我看过,也很喜欢。很多故事,很多人物,很多书,之所以让你喜欢,让你难忘,常常不是因为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历,不是因为那些离奇诡异的情节,不是因为那些气势恢宏的场面,也不是因为那些高头讲章的慷慨言说,而只是因为它们简单朴素,如林中泉水一样清澈,湿润透明,将喧嚣的日子、错综的生活、蛛网般的人际关系和芜杂的心绪,过滤得简单明了一些,还原了“人之初,性本善”的美好一面。
一对父子,就是在这样一次林中猎鸟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走近,将这份简单的猎鸟成果视为至高无上的光荣。这份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的光荣,与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获取的光荣相比:后者特殊,是壮举,不是常态;前者朴素,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二者都富有英雄主义,后者则如李宗盛的歌里唱的:“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因为后者有更多亲情相融的成分,是我们每个平凡人心目中的渴望,让我们在落叶翻飞不如意的日子里,也有了些许的光泽和慰藉。
这部小说最后有这样一段描写,非常简洁,却格外精彩。父亲光荣猎鸟归来,两只“山鹑之王”一直别在父亲的腰带上不住地跳动——这是第一个细节;然后,全家大啖这两只鸟,这被视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餐”,有趣的是,曾经嘲笑过父亲却在此次打猎中所获无法与父亲的相比的姨父,“被隐藏在肥嫩鸟屁股肉里的一颗七号铅弹硌崩了一颗‘瓷牙’”——又一个细节。
两个细节铺垫之后,次日父亲再次出发打猎,帕尼奥尔写道:“我发现父亲放弃了他那顶新鸭舌帽,换上了一顶栗色的旧毡帽……我注意到毡帽的周围有一圈饰带(鸭舌帽上却没有),他在这圈饰带里插上两根漂亮的红羽毛(‘山鹑之王’的)。那是‘国王枪法’两发两中的象征和纪念。”
至此,父亲的光荣得到最完美的体现。帕尼奥尔让这一份心理层面上看不见的光荣(也有几分虚荣呢),体现在这两根看得见的漂亮的红羽毛上。平常人平常生活的情趣,原本是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却在这一刻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会心。
这样的情景,只是通过这两根漂亮的红羽毛,便让我们可感可触。红羽毛摇曳生姿,一下子有种“万古云霄一羽毛”的感觉,其作用就是这样重要。在平常琐碎的生活中,即便曾经出现过这样的红羽毛,也容易被我们看作一地鸡毛。被我们无心忽略的细节,被有心的帕尼奥尔弯腰拾了起来,用朴素却又神奇的笔生动地写了出来。
英国学者詹姆斯·伍德在他的《小说机杼》一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文学和生活的不同在于,生活混沌地充满细节而极少引导我们去注意,但文学教会我们如何留心。”
或许,这便是阅读和写作对我们的一点作用和意义吧。
(十 力摘自微信公众号“夜光杯”,王 赟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