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0多年前的某一天,宋仁宗赵祯在和近臣闲聊时说:“昨晚我睡不着,肚子又饿了,好想吃烧羊。”近臣询问道:“陛下何不命御厨去做呢?”宋仁宗摇摇头,答道:“如果我开了这个头,以后大家就会争相效仿,宫外的人恐怕会把此作为制度去实施,我担心此后晚上宰杀牲畜的事就会成为惯例,这样造成的危害会很大。”
宋代的皇帝都喜欢吃羊肉。宋真宗在位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宋仁宗在位时每天要宰280只羊,宋英宗在位时减少到每天宰40只羊。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从官府到民间,羊肉成了宋朝餐桌上的头等肉食。宋朝的养羊业也就迅速繁荣起来。宋仁宗在位时,昔日的产马重地陕西,每年就要牧羊16000多只。
大宋的战马数量因此急剧萎缩。被羊“驱赶”失去牧场的马匹,就算存活下来,也是“急有征调,一不可用”。待到宋夏战争爆发,乃至后来金兵南下,北宋统治者不止一次惊奇地发现:大宋竟然没几匹战马了。宋仁宗在位时就叹息“战马乏绝,何策可使足用”。
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原王朝基本形成了四大马场。北宋虽然丧失了四大马场,但其初期疆域还是包括陕西和甘肃部分地区以及山西大部。
咸平年间,北宋西北的买马通道被党项人控制后,宋真宗对宰相吕蒙正表达了忧虑。帝谓宰臣曰:“御厨岁费羊数万口,市于陕西,颇为烦扰。近年北面榷场贸易颇多,尚虑失于豢牧。”
皇帝担心的居然是皇宫里每年要吃几万只羊,得从陕西买,却还是不够吃这件事情,对于没地方买马这事儿一点都不担心。宰相的回答很贴心:“洛阳南面有几个地方水草丰美,可以用来养羊。”然后,为数不多的几个可以养马的地方就被养了羊。
马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强大的战斗力离不开战马,而北宋竟然有1/3的骑兵没有战马。这也导致北宋没法和辽、西夏、金抗衡,最终逃到杭州变成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
南宋的皇帝并没有改变对羊肉的喜好。宋高宗爱羊馔,更青睐羊血粉羹,并喜欢用它作为早膳。宋孝宗宴请大臣,打头阵的肉食总是羊馔。宋宁宗过生日摆宴席时也离不了羊肉。
当时的杭州酒楼林立,专门设有丰豫门归家、省马院前莫家、后市街口施家、马婆巷双羊店等肥羊酒店,还有一批兼营羊馔的小店。
南宋从皇帝到百姓都高高兴兴地吃着羊肉,而遥远的北方,蒙古大军正赶着望不到头的羊群,从草原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而羊群就是游牧民族军事活动的粮食仓库。
那一晚宋仁宗咽了咽口水,他很想吃点羊肉,但想到半夜吃羊肉劳民伤财,还是忍住了。宋仁宗有所不知,这一口美味的羊肉其实还关乎宋朝的国运。
(大 浪摘自《杭州日报》2024年6月28日,肖文津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