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华为公司的一道面试题:“一头牛重800千克,一座桥承重700千克,问牛怎么过桥?”
有人说卖掉牛之后买华为手机,因为华为手机是真的牛;有人说杀掉牛再运过去,反正是过去了;有人说把牛饿瘦了,它就能过桥了;还有人说给牛绑一个氢气球……
假如这道题是真的,它考的是什么?是脑筋急转弯吗?
不是。面试题一定是针对实际问题的,而实际问题是什么?是书本上没有,是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你、但正确的那些知识。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很简单,就3个字——直接过。有人会质疑:不可能吧,直接过桥,桥不会塌吗?答案是:不会。还有人会质疑,可是明明桥的承重只有700千克啊。没关系,直接过。谁告诉你800千克的牛过承重700千克的桥,桥就会塌?
真实世界是这样的吗?真实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非左即右的,它是充满冗余的。你的计划再完美,不设置冗余,难免会流产。
你是一个老板,从北京发货到广州,就一定要考虑各种意外,否则出一个问题,你的货物就可能烂掉。你是一个球队教练,就一定要设置替补人员,否则前锋一旦大腿抽筋,球队大概率会输。
你负责一辆汽车,就一定要准备个备胎。你负责一条流水线,就一定要多生产一些产品备用。你去赶火车,最好提前半小时到站等检票。哪怕你去买件衬衫,衬衫上都会多带一个扣子。
这些是什么?是冗余,它防备的是意外情况。你让所有的东西都精准到100%,精准到一丝一毫都不浪费,那它就一定会脆弱到一碰就塌。
冗余,正是理论和现实最大的区别。
仔细观察,各行各业都有冗余。比如说桥梁设计,标准承重是700千克,但是它还有1.5倍的安全冗余,即使将1000千克的东西运过去,也没有问题。
所谓承重700千克,只是安全值的下限,意思是牛的重量在700千克之内最稳妥,但绝不至于牛的重量变成701千克,桥就会塌。
整个题的隐含条件在于,现实生活中,牛的重量是一个明确的值,而桥的承重仅是一个范围的下限。
两个数字,一个是死的,一个是活的,明白这些,才算明白真实的规则。
讲明白了这些,我们换道题。
一个探险家迷路了,赶到最近的补给站需要3天,可是站里的食品今天就过期了,请问探险家怎么避免饿死?
答案是赶过去直接吃,怎么能等着饿死呢?能分清理论和现实,分清轻重缓急,看明白不良后果,才算是成年人。
(白燕青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突破:人生崛起,要靠暴击》一书,小黑孩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