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的阳光


那天下午,县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一位老太太,79岁,深度昏迷,检查显示脑干大量出血。医生当即把家属喊了过来。
家属是一个满头白发、身材瘦削的老头儿。医生详细说明了情况:病情太重,脑干出血严重,加之年龄太大,已经没有手术的可能。医生担心家属慌乱,语气尽量委婉。
令医生没想到的是,老头儿听完,竟然什么都没问,只点点头,回了一句:“我听懂了。”医生回到办公室下医嘱、开药,等把手头的活儿忙完,又去了抢救室。
护士不在,抢救室就两个人。老太太在输液,老头儿默默地坐在病床边的凳子上。这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农村老人,他皮肤黢黑、满脸皱纹,身体努力前倾,笨拙且固执地紧握住老太太的一只手,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生怕稍不留神她就会飞走一般。
深秋的夕阳斜进半个抢救室,给雪白的床单压上了一条窄长的金毯。那一幕就像一幅苍凉而温暖的油画,整个世界顿时安静了下来。
医生和老头儿聊天:“你有几个孩子啊?”
老头儿答:“就一个儿子。他在上海开了家包子铺,也不容易,每天凌晨两点就得起来忙活。老太太生病,我还没来得及通知他呢。现在这种状况,即便现在他回来也帮不上什么忙。”
老头儿望望窗外,慢慢俯下身,在深度昏迷的老伴儿耳边轻轻地说:“不怕啊,我一直在。”
他始终踏实妥帖地陪在老太太身边,如静伏墙角的一抹阳光。
(若 水摘自《新民周刊》2025年第15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