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AI说“谢谢”

人类真的很爱对AI(人工智能)说“谢谢”。汤米想知道对AI说“谢谢”会耗费多少算力资源,于是,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询问了全球知名的AI公司Open AI的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

对AI说“谢谢”,确实很奢侈。奥尔特曼回复汤米,Open AI处理“谢谢”“请”这类礼貌用语,已经花费了数千万美元电费。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一项研究指出,AI回复一次“不客气”,需耗费约44毫升水。如果将全球数十亿用户的资源耗费量加在一起,就可能对区域性水资源分配造成潜在压力。《华盛顿邮报》2024年9月报道,AI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处理一份100字的邮件,就需要耗费约519毫升的水为服务器降温。

目前,ChatGPT日活跃用户约为1.23亿。如果每人使用AI后都说一句“谢谢”,ChatGPT一天就会耗费超过18吨水,足够一个成年人使用半年。

从技术原理来看,AI对语言的理解并非基于情感感知,而是依赖复杂的算法模型。为了一句无法被AI感知的“谢谢”而耗费这么多资源,值得吗?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公开表示自己是坚定的“谢谢党”。每次用完AI,他都会对AI说“谢谢”。很多人认为,如果对AI讲礼貌,会让AI的回应变得更加温和、得体,人类值得为此耗费额外的资源来训练AI。

人类为何如此难以割舍“谢谢”“请”等礼貌用语?南洋理工大学语言学博士陈浪指出,“谢谢”和“请”这类礼貌用语在人类社会中,拥有一些“无用之用”。它们的作用并非传递信息,而是作为“社会行为工具”,帮助人们更顺利地进行人际沟通。

根据语言学上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社会化的成年人,在人际交往中都有“要面子”的心理需求。人们总是希望他人认可自己的正面形象,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和尊重、支持和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在人际交往中使用“谢谢”“请”之类的礼貌用语,是一种通过语言技巧,更好地维护社会关系,达成交际目的的策略。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拥挤的地铁上,急着穿过人群下车的人,总是反复说着“抱歉”“劳驾”“借过”等礼貌用语,为自己开道。这类话语,比“让开”“让我过去”这类命令式的语言,更容易让人达到目的。

在潜移默化中,人类整体已经形成了习惯说“谢谢”的社会氛围。当面对AI这一拟人的智慧机器时,人类会不自觉地把对方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生怕不说“谢谢”会为后续的使用留下隐患。

这也是为什么刘慈欣难以拒绝对AI说“谢谢”。他认为,AI未来会带领人类探究世界的终极奥秘,所以他要给AI留个好印象。

(洛奇狮摘自微信公众号“AI故事计划”,邱 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