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出“中国芯”

“苦大仇深”的创业者

在“80后”创业群体中,刘吉平算得上是一位“苦大仇深”的创业者。这种“苦”,贯穿了他从童年到中年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1982年,刘吉平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一个小山村,按他的回忆,他家是村子里最穷的一户人家。为了给父亲和姐姐治病,母亲曾跪着跟人借钱。

母亲没什么文化,但做人老实本分,她一再劝告刘吉平:“如果一个人做了对不住你的事,你不要去仇恨他,你要尽量去感化他。”

母亲的教导,安抚着他少年时的戾气。也是从那时起,刘吉平开了窍,他发奋学习,从最初的全班倒数,考到了全校第二。

他进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读书,毕业后当了一名老师。

在外人眼里,刘吉平是个非常有出息的孩子,但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在当时当老师一个月工资只有600块,“连家都养不起”。

为了赚更多的钱,刘吉平辞掉工作,一个人到福州打拼,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当服务员。来来往往的客人非富即贵,有一次客人高兴,拿了2万块钱给服务员们当小费,撒在大厅里让服务员们争抢。刘吉平抢到了2600块钱,可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回到宿舍后,钻进被子里大哭了一场。

抱着读书人的最后一丝倔强,他辞职了,前往上海寻找出路。

从快递中发现“秘密”

在上海,刘吉平成了一名快递员,每天起早贪黑,收快递、送快递。

他注意到有一家公司,一开始每天只发几个快递,后来每天的快递量变成了几十个,再后来又变成了上百个。这让他意识到,这家公司的生意正变得越来越好。于是,刘吉平找到该公司,希望自己能到这里工作。

这是一家芯片代理公司,主要销售来自美国和中国台湾的MCU芯片。所谓MCU,即微控制器单元,是一种集成了CPU(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计时器、I/O(输入/输出)端口等多种功能的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

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员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我们只招研究生,并且要求微电子相关专业。”

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放弃了。但刘吉平没有死心。他利用收快递的便利,连续7天把简历放到老板的办公桌上,终于有机会见到了老板。老板仍以学历不够为由拒绝了他。刘吉平则指着办公室的一张空位说:“反正空着也是空着,我不要工资,要是一年以后我还做不好,你可以随时叫我走人。”

老板觉得这个年轻人有意思,便同意了。

刘吉平在公司一连干了4个月,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

再小的业务他都不放过。一次,有客户要10颗售价1.2元的芯片,同事们都瞧不上。刘吉平便自己蹬着自行车,一来一回花4个小时,把芯片交到客户手中,完成了这笔销售额12元的订单。有人替他不值,刘吉平则说:“至少我知道了那个人是修电视机的,看到了我们的芯片用在了哪里。”

靠着这股干劲,刘吉平的客户越来越多,到第五个月,他的业绩已在公司几十个人的销售团队中排到了第二。

“十一顾茅庐”

2006年,他另起炉灶,成立上海航顺微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国产和进口芯片的代理业务。

当时正值行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期,芯片供不应求。公司成立的第二年,销售额达到300万元;第三年达到500万元;第六年突破2000万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吉平渐渐发现了这个行业的弊端:代理业务虽然赚钱,但命运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企业要想走得长远,还得做自己的产品。

于是在2013年,刘吉平前往深圳,成立航顺芯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主攻高端MCU芯片研发。

刘吉平知道造芯片难,但没想到会那么难。从2014年到2015年,他先后组建起两支MCU研发团队,投入1000多万元,做出来的产品均失败了,被同行嘲笑为“做出了一块砖头”。他意识到,必须组建一支更强大的团队。

从朋友口中,刘吉平了解到日本富士通在成都的芯片研发团队集体离职,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于是他在两个月内11次飞赴成都、上海等地,以“十一顾茅庐”的谦卑姿态,将这支拥有10年以上芯片研发经验、成员清一色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的团队收入麾下。他极具魄力地让出了公司35%的股权。有股东气得跳脚,他却说:“科技公司,得人才者得天下。”

为了筹措资金,刘吉平卖掉房子,还申请了抵押贷款1亿多元,和团队成员每天吃住在研发室内。即便步履维艰,他也从未动摇过造出“中国芯”的决心。

终于,2017年,他们成功量产出中国第一款超低功耗7nA32位MCU芯片,其待机功耗只有进口芯片的一半,价格却低了三成。

刘吉平信心满满地找来国内客户,对方看着达标的参数,却摇了摇头:“我们只认进口芯片,不敢用国产芯片。”

刘吉平拍案而起:“要是出了问题,我赔你10条生产线!”

航顺芯片技术团队

芯片的“长期主义”

转机出现在2018年。

这一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对中兴、华为等企业的制裁引发了全行业的恐慌,国产芯片厂商由此开始崭露头角。

航顺芯片凭借兼容性强、性价比高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订单纷至沓来,装机量两年暴涨20倍。刘吉平抓住机遇,先后并购了汇顶科技MCU团队、台湾新唐电机算法团队等,并成功完成了多轮融资,以百亿估值,成为中国芯片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如今的航顺芯片经过多年的研发,旗下已拥有300余款MCU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电子、汽车电子等关键领域。

截至目前,航顺芯片年出货已超50亿颗,旗下的龙头系列产品,更是有着“国产32位MCU性价比之王”的美誉。6月20日,2025世界半导体博览会开幕,航顺芯片一举拿下“2025中国MCU市场创新十强企业”和“2025中国集成电路创新百强企业”两项大奖。

刘吉平非常重视教育。

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之后,他没有忘记家乡,回村创办助学基金会,帮助更多的农村孩子改变命运。

在他的办公室内,挂着“长期主义”4个字,提醒他要坚持对教育和研发的投入。

他算过一笔账,每一款芯片从研发到量产,都至少需要千万级的资金投入。

常有投资人问他为什么不抄近路,他说:“芯片产业没有弯道超车,只有脚踏实地。”

他对未来充满信心:“未来10年,中国必会诞生世界级的芯片企业。”

(新 雯摘自微信公众号“最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