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近日,抖音博主慕七七在街头发起了一场创意写作活动,一位在工地工作的60岁农民工抽到了1957年的高考作文题《我的母亲》。他随即执笔写下一篇朴实无华却动人心魄的文字。
视频发布48小时后,点赞量就已突破500万,评论区留下10万多条留言。网友们感慨:“大爷写的不仅仅是他的母亲,也是你的母亲和我的母亲,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母亲。这份母爱让我们产生了强烈共鸣……”
有媒体发文称,这似乎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无论时空如何转变,人们依然渴望最真实的情感,依然欣赏最质朴的文字。一个儿子对母亲最朴素的告白,这种基于真实生命历程、经年累月发酵的情感,提醒着我们,生命中总有些东西值得慢下来,用一生去铭记和诉说。
今天,我偶遇一个短视频账号的采访,还需要抓题。因为我是这群工友中唯一上过高中的,两个女孩子就选中了我,我有幸抓到了“我的母亲”这个标题。
重温对母亲的回忆,让我思绪万千。母亲走了三十多年了,就埋在村头的老坟地里。她的模样,她的一举一动,就跟在眼前似的。
母亲啊,一辈子就没闲过,天不亮就起,摸着黑才歇,家里家外,操不完的心。母亲穿的永远是洗得发白、补了又补的衣裳。她心善,能容人,跟邻里没红过脸,有啥好东西,总是先紧着别人。
最让我忘不了的,是吃饭。一大家子人围着桌子,母亲从来不上桌,她就在灶台边忙活,等我们都吃完了,她才瞅瞅锅里,剩下了,就扒拉两口,要是没剩,她就不吃了,说不饿。
那会儿大家的日子都紧巴,穷富差不了多少,可人心热乎,讲情义,母亲,就是那个最厚道的。
她包的饺子,那叫一个香,是穷日子里最盼的。过年是她最累的时候,洗洗涮涮,准备年饭,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脸上总挂着笑。看着我们放炮仗那股高兴劲儿,她比我们还乐呵。再旧的衣裳,她也给我们拾掇得干干净净。
过年总是把母亲累得直不起腰,可我看到母亲总是乐呵呵的。母亲任何时候都给予我们亲切感。那时候还是集体劳动,一年四季基本上吃不到新鲜菜,到秋天就要分口粮,白天打下谷子,晚上分给每家每户,这一分就是一个晚上。农村的秋天还是很冷的,母亲身上穿得很薄,一晚上冻得受不了,她就拿薄薄的被子围在身上,一会儿,天就亮了,母亲一天的辛劳又开始了。
她揉揉眼,又得爬起来,给一大家子弄吃的。家里人多,那口烧柴火的大铁锅,死沉死沉,端上端下,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力气活。现在想想,母亲那瘦小的身子,哪来的那么大劲儿?母亲人老实厚道,家里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都压在她肩上。
母亲走的时候,才五十出头,是累病的。如今她的坟就在村边,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土包,每次回村,我总要去那里站一会儿,跟她说说话。
我在城里干了大半辈子苦力,扛水泥、扎钢筋、爬脚手架,手上、肩上全是老茧。累是真累,可想想母亲当年端那口大铁锅的劲儿,想想她冻得发抖还咬牙撑到天亮的样子,我这力气就又上来了。
母亲没享过福,可她教会我的,就是这骨子里的硬气和对家的担当。我得把她撑起来的这个家,接着撑下去,撑稳当。
坟头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样,一年年,总也断不了。我已经当了爸爸,也已经当了爷爷,但已经三十多年没叫过妈妈了。我想着,等哪天我扛不动水泥了,就回村里挨着那堆土躺下,没准儿那时候我再叫妈妈,她就能听见了。
(凌介夫明摘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刘德山图)
发布评论